
是什么讓你的印刷品色彩不盡如意?
一件好的印刷品,應該是能用色彩成功吸引眼球并讓眼睛覺得舒適的。粗劣的印刷無法讓人產生再看一眼的需求,對印刷品的關注度自然會大打折扣。而影響人們判斷一件印刷品優劣的往往是恰到好處的色彩。印刷品色彩、光澤是由承印載體表面、油墨層厚度、油墨干燥程度體現的。當其量值已定時,通過立異的表面凈化處理技術,可改善印刷品效果,增強印品的色彩、光澤表現力。印刷表面是承印載體和油墨層表面的總稱,也是印刷品色彩、光澤表現的物質基礎,承印載體主要有紙張和聚合薄膜兩大類。
紙張的平滑度與光澤主要取決于造紙原料與造紙工藝。紙張表面平滑度與光澤較高時,進行壓印時勿需加大壓力,其與印版或橡皮布的圖文接觸面積就能達到至大,較平均、完整地完成網點的轉移,使圖文清楚、層次豐碩、音調柔和、色彩豐滿、光亮喜人。
為進步紙的平滑度與光澤,造紙廠均在原紙表面施敷水性涂料并加熱干燥。對水性涂料的加熱干燥方式有熱風干燥和烘缸面鑄涂干燥兩種。同時,因為紙表面凹陷部位需要油墨在到達紙表面尚未干燥前去予以補填,造成油墨層厚度的實際降低,使油墨層的密度隨之改變,泛起與原層厚對光反射表現的不同。這種狀態,還會引發紙纖維對油墨中連結料的吸收,因凸凹不平的表面加大表面積而增快,使油墨中自顏料顆粒的表面反射和因連結料被紙纖維孔隙大量吸收后懸浮于其間顏料的折射系數差,造成油墨透明機能衰降。在進行套色印刷時,假如底層油墨的透明性非優時,將影響光線透射在紙表面及對紙表面光澤的反射;上層油墨的透明性非優時,將影響光線穿透上層油墨而透入下層油墨,不能被下層油墨充分選擇性吸收,表現不出疊印后應形成的色彩。
印刷品的色彩是由油墨層密度與反射率特定關系來表現的。在油墨層密度達到一定限度時,色彩開始飽和,密度也不能再上升,控制在尺度密度,才能得到至大反差,使印件色彩接近原樣,層次分明,光亮區映出光亮層次,暗調區能真實再現細微如痕的肌理,整個印品光澤照人。否則墨導過厚,色彩趨深,層次煩悶;墨層過薄,色彩趨淺,層次灰蒙無光澤。
印刷品的光澤來自印跡干燥后的結膜能將受光照射時向一個方向有強的反射光量。這就是要保證油墨層要保持恰當的干燥程度。
在印刷機高速工作效率和紙張高速收集疊壓堆放的出產前提下,油墨的干燥結膜無疑不具備有效與空氣接觸的時間。而油墨的反射密度值會隨油墨的緩慢干燥(連結料逐漸被紙纖維或涂料層吸收在前,氧化結膜在后)而下降,即常講的“干退密現象”。
印刷過程防粘噴射的粉狀顆粒在印層表面的固著,不僅影響印品的色彩、光澤,還會對印后復膜加工、上光處理等增加麻煩。常用的油墨因出產廠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固著時間和干燥時間。對7粉,過去常用人工擦拭除去的方法。因接觸面的不完全重合,又有切入始觸角度和終止離去角度,擦拭過程的力也不可能平均,粉塵并不可能全部除去。
為進步油墨的光亮度,常用亞麻油等干性植物油做連結料。這些物質與空氣接觸時,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與空氣中的氧所反應,使粘彈流體態液相油墨原先的直鏈結構聚合成網狀結構,逐漸變稠終極成了固體。氧化結膜過程,雖有要求的時間尺度,卻無與空氣全面接觸的實際前提,只能在印刷后期慢慢完成,而達不到出產質量尺度應有的光澤度。假如在油墨中加入過多的干燥劑,油墨的色相機能又會受到影響,產生的光澤度也不能讓人滿足。
對美好事物的期許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想要在印刷行業中走的長遠,就不能不考慮到人們在看到印刷作品時對其的本能反應是什么,從而贏得更多的支持和關注。是什么影響到了讓你的印刷品色彩不盡如意?您想過了嗎?
許昌市商標印刷廠
許昌市八一路西段
0374-3366289
13273879859
1632338064@qq.com
www.xcsbys.com/chs/produc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