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加工技術發展及焊前準備工作
古代焊接技術長期停留在鑄焊、鍛焊、釬焊和鉚焊的水平上,使用的熱源都是爐火,溫度低、能量不集中,無法用于大截面、長焊縫工件的焊接,只能用以制作裝飾品、簡單的工具、生活器具和戈器。19世紀初,英國的戴維斯發現電弧和氧乙炔焰兩種能局部熔化金屬的高溫熱源;1885~1887年,俄國的別納爾多斯發明碳極電弧焊鉗;1900年又出現了鋁焊加工。
20世紀初,碳極電弧焊和氣焊得到應用,同時還出現了薄藥皮焊條電弧焊,電弧比較穩定,焊接熔池受到熔渣保護,焊接質量得到提高,使手工電弧焊進入實用階段,電弧焊從20年代起成為一種重要的焊接方法。也成為現代焊接工藝的發展開端。在此期間,美國的諾布爾利用電弧電壓控制焊條送給速度,制成自動電弧焊機,從而成為焊接機械化、自動化的開端。1930年美國的羅賓諾夫發明使用焊絲和焊劑的埋弧焊,焊接機械化得到進一步發展。40年代,為適應鋁、鎂合金和合金鋼焊接的需要,鎢極和熔化極惰性氣體保護焊的氣保焊加工相繼問世。
1951年蘇聯的巴頓電焊研究所創造電渣焊,成為大厚度工件的高效焊接法。1953年,蘇聯的柳巴夫斯基等人發明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促進了氣體保護電弧焊的應用和發展,如出現了混合氣體保護焊、藥芯焊絲氣渣聯合保護焊和自保護電弧焊等。1957年美國的蓋奇發明等離子弧焊;40年代德國和法國發明的電子束焊,也在50年代得到實用和進一步發展;60年代又出現激光焊等離子、電子束和激光焊接方法的出現,標志著高能量密度熔焊的新發展,大大改善了材料的焊接性,使許多難以用其他方法焊接的材料和結構得以焊接。
其他的焊接技術還有1887年,美國的湯普森發明電阻焊,并用于薄板的點焊和縫焊;縫焊是壓焊中至早的半機械化焊接方法,隨著縫焊過程的進行,工件被兩滾輪推送前進;二十世紀世紀20年袋開始使用閃光對焊方法焊接棒材和鏈條。至此電阻焊進入實用階段。1956年,美國的瓊斯發明超聲波焊;蘇聯的丘季科夫發明摩擦焊;1959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究成功土崩瓦解焊;50年代末蘇聯又制成真空擴散焊設備。
焊接加工工藝焊前準備工作:
●
操作者必須取得上崗證,才可從事焊接、切割工作;
●
檢查圖紙是否齊全,認真消化圖紙,確定所用焊條、焊接參數和阻焊順序;
●
檢查備料是否齊全,其尺寸是否符合圖紙要求;
●
檢查焊接場地10米內有無油類及其他易吐物品。臨時工地若有此類物品,而又必須再次操作時,應通知安計員到現場檢查,采取臨時性安全措施,并做好消防準備工作;
●
工作前應檢查焊機電源線、引出線及接線點是否良好;電焊機接零(地)線及電焊工作回線不準接到管道和機床設備上,工作回路線和電焊鉗把應絕緣良好,機殼接地必須符合安全規定,一切電路應獨立或隔離。
●
焊工操作必須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我司相關業務:
機器人焊接加工 www.shanghailiangwei.com